進度條

你知道【第三方支付】與【電子支付】之間的差異嗎?Apple Pay、Line Pay又算其中的哪種呢?

Line Pay強勢襲來,支付大戰前夕大解析

作者: Vincent Ke 更新日期:

「轉帳抽紅包」是上個月(九月)行銷圈,也是每一個Line用戶中最火紅的話題,像小編在今年中秋烤肉時,賞的不是月,而是聊天室裡面每一個轉帳訊息與抽獎活動,只要透過Line Pay一卡通聯名電子支付帳戶,並在Line的聊天室裡進行轉帳行為,就可以進行紅包抽獎,看著自己的一卡通Line Pay帳戶隨著轉帳次數水漲船高,心裡也不禁添了幾分踏實感。

 

 

 

 

但其實很多人心中都有著疑問,因為早在多年以前,微信就可以透過APP做到轉帳、分帳,甚至是行動支付等等行為,而台灣的「街口支付」也在幾年前推出了類似功能,只要在系統內做到“實名認證”,也可以直接在APP內進行轉帳動作。乍看之下Line Pay似乎是比較晚踏入了這個領域,但其中無法突破的,除了技術門檻之外,其實支付的相關法規和知識,才是在這段開發過程中最難突破的議題。

 

而這些我們統稱的「支付行為」,跟我們過去認知的「第三方支付」,有多大的差別呢?而這次Line Pay浩浩蕩蕩地與一卡通結盟,所萌生的「電子支付」,到底又跟前者有些什麼不一樣的落差呢?

 

 

 

 

首先,第三方支付,顧名思義就是我跟你的交易行為,先透過一個公正的第三方(例如銀行或是第三方支付業者),我先把錢給他們,等到真正收到你的商品後,你在做跟我請款的動作,最後由第三方統一處理款項發放。

 

像常見的藍新金流(原智付通)、綠界、紅陽(PayNow)等,在電商網站建置時提供的金流服務中的代收代付機制,讓店家不用一家一家跟銀行簽刷卡收單合約,就是早期最常見的第三方支付。

 

 

 

但「第三方支付」在上述的行為上,其實只能做到所謂的代收付服務,在交易行為的你我之間,是沒有辦法做帳戶上的直接且即時的轉帳,另外除轉帳外,也不能做到儲值的功能,因為一旦可以把錢存入,就很難做到防堵洗錢的機制,而這樣也並非是經濟部的業務範圍,而必須要在金管會的管轄。

 

而「電子支付」,就是打破了這個窠臼誕生,法規節錄如下:

 

電子支付管理條例,第 3 條
本條例所稱電子支付機構,指經主管機關許可,以網路或電子支付平臺為中介,接受使用者註冊及開立記錄資金移轉與儲值情形之帳戶(以下簡稱電子支付帳戶),並利用電子設備以連線方式傳遞收付訊息,於付款方及收款方間經營下列業務之公司。但僅經營第一款業務,且所保管代理收付款項總餘額未逾一定金額者,不包括之:

 

一、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

 

而其中這兩項業務的主管機關也隸屬不同,第三方屬於經濟部,電支為金管會,而金管會另外也處理了另外一項很接近的業務「電子票證」,悠遊卡就屬其中一例。

 

如果只是從代收付行為來看的話,大家心中還是會覺得電子支付與第三方似乎所屬雷同,但不同的是,電子支付帳戶就像你是擁有了一個真正的數位帳戶,所以不僅是支付,你還可以做到儲值和轉帳,而這也是Line Pay和第三方最不一樣的地方,因為你是可以把你帳戶裡的錢,存到你的Line Pay一卡通帳戶裡的,而這樣的行為也是第三方不一樣的地方。

 

而像剛剛提到的「電子票證」,就是另外一個案例,他只能做到儲值,而不能轉帳。

 

 

 

但因為Line本身並非台灣公司,而且業務範疇去申請電資執照這件事情,不僅具備高成本外,還必須受到金管會的監控,但為了讓P2P轉帳及儲值勢在必行,所以Line選擇電票業者一卡通進行合作。而其中合作的原因,也是因為一卡通數最快卡位電子支付執照的電票業者,而其中在小額支付應用上也是頗有心得,像之前garmin手環與一卡通的合作,也是一個著名的案例。

 

 

簡而言之,可轉帳、儲值的,就是電子支付,而不可以轉帳、儲值的就是第三方支付,而電子票證是可儲值但不能轉帳,而除了街口與Line Pay外,其中還有幾間頗負盛名的電子支付服務,例如橘子支付、國際連、歐付寶等,只是在使用通路上的普及度,仍然還是會和與行銷和回饋活動息息相關,這裡就不再特別贅述囉。

 

 

 

一個服務的成形,除了依靠系統與系統間的整合,技術上的突破外,更重要的,還必須了解台灣現有的法規窠臼與限制,像Paypal就是一個因為電子支付法規涉入,最後黯淡收場的實例,儘管法規的正當與必要性仍然是一個待解的問題,但衝撞體制總是容易失敗收場,且不是每一間公司都有機會像Uber可以捲土重來。所以在規劃新創服務的同時,也必須注意是否會有法規的限制,避免兩敗俱傷的慘況。

 

校正小編補充:

進度條其實不時就會收到要求說是否能用Paypal,但是因為Paypal無法台灣帳戶付款給台灣帳戶,怕反而會製造不便,所以目前還是只有開通智付通的國外信用卡刷卡與銀聯卡功能來補足而已。

另外文中雖然沒有提到Apple Pay,不過其實Apple Pay連第三方支付都不算,他比較接近數位信用卡,但未來他有沒有新的附加功能則不確定。不過這幾年看下來,其實各種支付方式都有互相跨界的趨勢,比較像「法律沒規定的先做就對了」的感覺,所以各種支付方式會不會在某一天又變一個新的名詞實在是很難說啊!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別忘了到我們的FB粉絲團按讚喔!!

Medium vincent

Vincent Ke

喜歡把混亂的事情變的簡單 用嘴巴做事其實很可以 但要結合靈活的腦袋思考 就一起來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