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條

你也是不帶現金一族嗎?隱藏在Apple Pay後面的無線通訊原理 - NFC技術

行動支付大戰國時代,淺談掃碼支付與NFC技術

作者: Vincent Ke 更新日期:

從金管會的統計報告指出,自從「Apple Pay」、「Google Pay」與「Samsung Pay」3大國際行動支付登台後至今,信用卡綁卡量已累積超過400萬張,累計刷卡金額更超過215億元。而除了上述3大行動支付外,自從LinePay與一卡通合作後,讓許多銀行與軟體業者開始重視了「行動支付」這塊大餅,其中台灣銀行也在今年推出了「TaiwanPay」,更看見了銀行業者對支付市場割據的一片決心。
 

 

 

 

 

但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目前支付模式上,像ApplePay與LinePay就分成兩種不同的方式,ApplePay主要是將手機綁卡後,透過NFC進行感應付款,這樣的場景與我們使用實體信用卡付款非常類似;而LinePay和街口支付,就必須透過條碼或QR Code的方式來進行付款,當然這中間就有隱含的技術議題與比較分析,這裡讓小編跟大家分享。

 

 

NFC中文可稱「近距離無線通訊」(Near-field communication),簡單說是一種近距離通訊或近場通訊的通訊協定,讓兩個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與刷卡讀卡機)在相距幾公分之內進行通訊,進而做出檔案傳輸、付款等等應用。

 

 

 

 

而NFC這個技術是由飛利浦、諾基亞和索尼共同於2004年研製開發,而說穿他其實是一種類藍牙的一種短距離高頻率無線電技術,主要是由過去的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系統)演變而來,RFID通常是利用感應器(Reader)和RFID標籤(Tag)所組成的系統,透過感應器發射無線電波來觸動感應範圍內的RFID標籤,並藉由電磁感應產生電流來供應RFID標籤上的晶片運作並發出電磁波回應感應器,還記得國中自然的電磁鐵嗎?再加上高中的電磁感應(電生磁、磁生電),也就是發電機的原理。像我們常見的悠遊卡,或是ETC等,就是RFID的應用實例。

 

雖然大家可能已經習之以常了,但如果各位有玩過無線對講機的話,可以想成其中一方的對講機內部居然不用裝電池也可以回話,這就是RFID厲害的地方。但是磁力與距離成反比。所以雖然試用無線對講機來比喻,但實際上沒辦法那麼遠還可以傳資料,因此各位在使用RFID卡的時候都是要靠近裝置的。

 

 

RFID卡是被動接受磁力後才會有能量去運作,所以使用上無法成為主動的那方。而NFC則是克服了這個缺點,可以選擇當主動或是被動。這雖然大大的拓展了可能性,但是如果要成為主動的那方,必須要能產生磁力,也就必須要有電力,所以如果不是像手機這樣自備電池的裝置,是無法使用NFC裝置的(雖然聽起來很像是廢話)。

 

 

NFC技術目前主要提供三大模式來做應用(被動 / 主動 / 同時扮演兩者 ):

 

1. Card emulation mode(卡類比模式)=> 被動模式 :


就是我們常看到的綁卡功能,讓智慧裝置結合RFID功能做出加值應用,除了行動支付外,而在國外更有許多加值的應用方式,例如讓NFC裝置來做身分證,智慧交通票卡或是通行證等,讓這些智慧票券透過手機的綁定,來做出如上下班打卡、悠遊卡進出站等功能。例如去年推出的iPhone 8與iPhone X就擴大支援日本Suica (西瓜卡)與Apple Pay服務的綁定,讓使用者可以透過iPhone或Apple Watch,透過NFC感應進出車站。

 

簡單來說就是讓其他裝置讀取,自己扮演儲存記憶體的角色。
 

 

 

但NFC因為還有著安全性的議題,所以目前iOS在行動支付上,目前僅支援ApplePay,像小編提到的TaiwanPay NFC支付,目前僅有Android可以支援。

 

 

2. Reader/Writer mode(讀卡機模式)=>  主動模式 :


讓裝置變成一種非接觸型的讀卡機使用,這應用上就有點類似QR Code的概念,只是不需要透過條碼掃描就可以擷取資訊,例如讀取研討會海報上的電子標籤來了解相關資訊。

 

所以這是主動模式,只要設定得宜,你也可以去讀取/修改目標卡片的內容,例如悠遊卡。但是要小心,通常跟錢有關的不會只有一道防線。並不會因為你改了悠遊卡的金額不會被抓到。

 

 

3. P2P Mode (對等傳輸模式) =>  同時扮演兩者


還記得以前手機的紅外線傳送檔案嗎,是的這就是類似這方面的應用,讓裝置可做過NFC連動到藍牙的連接後,做資料上的交換。例如Levis與Google合作推出的智慧襯衫,只要將右手襯衫的NFC晶片和手機APP連結之後,就可以做出像是連結領英帳號、名片檔案傳輸,甚至是播放歌曲清單等的多功能商務應用。

 

目前台灣還沒有開放的頻果 Apple Pay Cash 就是利用這個功能,讓用戶彼此之間可以互相轉帳。

 


 

 

 

另外像是Google出的Jamboard(數位白板),也有與NFC結合,讓會議中我們因討論而描繪在Jamboard的內容,可直接透過感應儲存到手機之中;而現在更有一些智慧音箱可以直接透過NFC來做藍牙連線,省去裝置比對等那些繁雜攏長的程序。

 

 

但NFC若是直接應用在支付場景上,除了需具備有NFC規格的手機外,店家端也還需要有像是支援NFC的讀卡機等,在裝置的普及以及成本上也較高,而QR Code條碼支付就打破了裝置與技術的限制,畢竟QR Code功能並沒有智慧型手機上的限制,建置成本更較低廉,在使用族群的普及上也較為廣泛。
 

 

 

 

 

而在店家端上,也不需要建置讀卡機或是POS機台,只要透過智慧型手機的掃描,就可以完成交易,而這也是街口支付為甚麼可以普及到夜市市場上的一大主因,而QR code更可以做到一次掃描,連通各種資料綁定的功能,例如會員卡、電子發票手機載具等,讓使用者不需要大費周章地切換各種條碼,而這也是NFC上無法突破的窠臼。

 

儘管目前國內行動支付,大多都還是以掃碼支付為主,讓NFC在感應交易的市場受到了挑戰,但NFC具備了較多元的應用場景,也是不容小覷。而在今年底明年初,預計高捷、桃園機捷也會建置QR Code的掃碼閘門,讓LinePay的應用場景可以延升到交通支付的應用上。


 

 

 

究竟未來是否還會有其他的應用實例與場景呢?從最近Line公司的動作,以及中華電信未來對行動支付的藍圖與野心來研判,看來行動支付的戰況也會愈趨激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別忘了到我們的FB粉絲團按讚喔!!

Medium vincent

Vincent Ke

喜歡把混亂的事情變的簡單 用嘴巴做事其實很可以 但要結合靈活的腦袋思考 就一起來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