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條

有網站就不需要APP?放棄APP也放棄了超高價值的融入生活的再行銷方式(iOS, Android)

手機開發的利與弊,優秀的開發者除了幫你開發外還可以幫你解決商業痛點。

作者: 進度條編輯群 更新日期:

 

在行動網路普及的世代,若你的產品只具備傳統型Web網站服務,就算只是一般的企業會員網站,在每次操作時都必須先透過網址或是搜索引擎才可進入,不如直接開啟APP的方式來的快速便捷。

 

但APP的開發與維護成本,也相較傳統型Web網站服務來的高出許多。一般傳統APP客製化開發,除了需求訪談與服務規劃,也會依照對應「作業系統OS (Operating System) 」以及開發方式而有所不同。

 

direction-app-geolocation-google-maps-35969.jpg

 

目前智慧型裝置,主要可依據OS區分為Android 以及iOS兩大作業系統,而APP的下載管道也依據作業系統分為Google play 以及 Apple store,其個別都有嚴厲的送審規範,必須以送審的方式進行APP端的檢核後才可上架,所以在客製化APP之前,必需先了解產品需求,是否符合其上架販售地區的送審相關法規,才可以於兩大商店販售。

 

 

開發難度上,在裝置適應性,由於Android系統囊括各大廠牌如Sony、Sumsang以及Google等等,根據個別裝置的螢幕大小、長寬比例、解析度以及其對應按鍵、功能等,開發難度更是相對iOS系統(僅有iPhone及iPad)複雜不少。

 

 

另外金流部分,目前Google Android和Apple iOS平台對於純數位資源都還是維持30%的抽成,無論是應用程式購買或是程式內購。但如果是實體商品則有機會避開,這部分就還需要經過平台審核才能確定。例如PChome、Momo、星巴克等APP就是串接外部金流而沒被抽成,但是Netflix、Spotify等串流服務如果是由APP訂購則有被抽成。所以有些服務則會在APP內部以取消優惠或不得使用優惠代碼之方式,軟性誘導使用者進入外部網站購買。但是APP內不得直接提及、強迫跳轉至非內購付款,如被發現亦即會下架。
(早期遊戲廠商喜歡審核一個版本,正式上線後後台切換付款,這種被抓到或是被檢舉都是下架處理。)

 

 

但是如果只是個「閱讀器」則也有機會上架成功,例如Google Movie在App Store裡面是無法購買、租用電影的(也無提及相關功能)。但是如果利用其他管道購買或租用後,亦可以使用iOS Google Movie App觀看。但是認定上還是要由Apple 或是 Google來認定,我們無法保證,只是提供觀察到的實例而已。

 

 

不過一進APP裡面什麼都沒有,也會因為這個APP沒有實質用途而無法通過審核喔!(尤其iOS一開始就會人工審核APP的品質,你沒有任何實質可用的內容就無法通過,Google Android 機器審核的比例比較高,但如果對象是中國大陸市場,會有幾個科技巨頭自營的應用程式商城,所以「聽說」也是很麻煩。)

 

4k-wallpaper-brand-branding-1447254.jpg

 

 

不過情況這麼麻煩為何還要開發APP?主要原因就是信賴度、黏著度和金流。

 

 

影音串流、社群媒體、銀行帳戶、通訊軟體,現在的人幾乎做什麼都在手機上面,各種不同的金流付款方式,輸入個密碼、掃個臉或指紋就付款出去,不用拿錢讓顧客更容易消費。更重要的是通知機制,只要有打開,APP的通知機制比Email的觀看率要高得多,幾乎是強迫中獎(轉單率就是另外一個議題了)。這部分就不是網站可以達到的,所謂融入生活的一部分。

 

 

試想每次打斷你上班工作思維的是網站上的優惠訊息還是手機的通知?如果中午吃飯時間前10分鐘收到麥當勞的優惠卷是不是就提高了滿多的消費可能?

(好啦,可能你想吃的健康點,那就假想是Uber Eat發免運費Coupon給你)

 

 

現在詐騙的一頁式網站越來越多,如果你的服務有一個APP實際上也可以提高顧客信賴度。畢竟平台也都有審核的機制,顧客對其也有基本的信任。
 

 

adult-app-developer-coding-1181244.jpg

 

 

如果上面的敘述有引起你的興致的話,先別急,接下來我們來介紹幾種APP開發方式,每種方式都有優缺點,同時也導致開發時程、難度、預算的不同。

 

 

一般開發主要可區分為原生型APP、網頁型APP、混合式APP共三種,每種類型可能都還可以細分下去,不過這邊先大範圍的介紹就好。

 

 

網頁型APP即為直接在APP的框架之中,嵌入Web架構,儘管開發較為快速,但必須在具備網路的狀態下才可連線使用,另外所有功能也會依附在現有Web架構之中,開發的彈性較低,操作的順暢反應度也不比原生。

 

 

而原生型APP則可以跳出原先的Web架構,從新以APP端程式架構進行客製化開發,儘管開發難度並沒有比較高,不過因為不能共用網站網頁邏輯而需要額外的工作量,但功能的開發彈性卻是遠遠超過網頁型APP,同時視情況也不一定需要網路連線。


 

但若全部功能都原生開發,除了和現有網站功能重疊之外,也會增加平台端的維護成本,故使用混合式APP的方式,來對產品做出最完整的規劃,也是相當主流的方式。舉電商網站APP為例,商品頁也許需要使用原生開發,但會員資料頁即可使用網頁型開發即可符合需求。


 

校正小編補充:

網站傳輸協定是stateless沒有狀態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發展出了現在等於是網站開發常識的Cookie與Session機制。但是這些機制是基於「瀏覽器」功能與網站配合才得以實現。所以單用手機開發所提供的一般「網路訪問函式庫」並無法簡單的實現,必須自己維護。但是如果在APP中加入瀏覽器元件,則可無需更動既有功能而言用網站後台已經存在的功能。

當然,這個前提是你已經有一個網站以後才開始做APP。如果你沒有網站則一切都還是要重做。
 


 

所以在APP客製化開發時,一般會依據你的目前所擁有的資源、新產品的需求、商業目標、使用者體驗以來進行權重分析,決定最適合的系統開發方式。除開發外,更提供產品送審與上架整合服務,來進行從無至有的全端規劃。另外一提,不同開發商的系統在整合上面可能沒有那麼容易,所以先前的資源規劃如果沒有考量到後面,是有可能發生「捨棄掉先前部分資源還比較省預算」的情況。但是如果一個開發商沒先了解你的情況就請你打掉重練的話,當你是盤子的可能性是比較大一些(或是他沒有能力做整合)。

 

 

app-business-computer-2265482.jpg

 


特別要提到的還有盛極一時的跨平台手機APP開發,例如臉書 React Native、微軟 Xamarin 和 Google 的 Flutter 也都是相當厲害的框架,都是為了開發一次就能在兩個平台上上架,聽起來相當完美且有優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為iOS與Android本質上的UI元件底層動作邏輯就是不一樣,再包裝共用也是有極限的。所以能共用程式碼的部分多半只有商業邏輯與不在意外觀動作的UI元件。如果要在同一個專案、同一包程式碼裡面做出在iOS與Android都近乎「一模一樣」的APP不是不可能,只是程式碼也可能會暴增到幾乎兩倍,多出來的程式碼都是針對個別平台的修正。預算與維護上面是否真有優勢很難說。


(如果你的APP非常簡單就另當別論了)

 

總之無論是開發網站或是開發APP都有他的相對麻煩需要注意的地方。因此在真的實作之前,先詢問專家的意見可以讓你事半功倍喔!優秀的開發者除了幫你開發程式外還可以幫你注意並解決商業痛點喔!
 

 

想成為開發者嗎?我們也有完整的線上教學課程喔!

iOS 13 - Swift手機程式開發,使用APP與網站互動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別忘了到我們的FB粉絲團按讚喔!!

Small logo

進度條編輯群

進度條編輯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