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條

軟體工程師的薪水是怎麼算出來的?怎麼知道你的薪水是否合理或是應該要跳槽呢?

為什麼有些人說要讀碩士,有些人又說不用?立場不同其實該考慮的點是截然不同喔!

作者: 進度條編輯群 更新日期:

這議題實在是滿敏感的,但是實在有太多學生問我們,所以還是寫一篇出來以後都用貼的來回答好了。這篇主要針對的是軟體開發者,範圍比較偏向網頁開發者與手機APP開發者,但對於其他產業的軟體工程師還是有一些參考價值。

 

 

當然這是我們的主觀看法,不代表所有的公司都是這樣去算出他們的薪水級距。可以想成是一個參考用的基本公式。自己再帶入額外可能影響薪資的原因。以下以台灣為基準,畢竟別的國家民情不同想法也會不一樣。

 

 

以下就直接開始吧!

 

 

 

 

首先我們先把軟體工程師分成幾個等級,不過先不包括有帶人的小組長以上等級。

 

1. 菜鳥助理 - 剛畢業或是專業培訓班出來,至少能通過公司面試語法測驗。

2. 新手工程師 - 有工作經驗,只要上面有人帶就可以自己完成分內工作。

3. 一般工程師  - 能獨立工作,能了解與分析專案或客戶需求,工作發給他就放心。

 

 

用詞其實每家公司差異滿大的,比較傳統的台灣公司會有助理工程師、工程師、資深工程師、主任工程師...等。但是國外基本上就是Junior / Senior 的差異,比較好的國外公司即使你在台灣公司掛主任,過去掛不到【Senior】的可能性還是極高。總之在本篇中我們不探討頭銜,主要以產值去區分。

 

 

當然公司中也常見被上司認為產值很高卻一直在扯同事後腿的工程師領高薪。這樣的情況請套用發錢的人的主觀認定(老闆、主管),而非實際情況。如果用工程師的角度來看薪水那就完全走偏了。所以這篇也可以想成以公司的預算來做分析。

 

 


每家公司在招募人的時候是會有預定這個職位該花多少錢,當然並不是絕對數字,會是一個區間。通常在薪水協調的時候應徵者會想要拿到的是該職缺的最大值。只有極少部份會因為應徵者的背景與能力讓老闆看到新的未來商業方向而增加預算。
 

 

 

既然我們提到上面的論點,應該可以發現本篇其實把工程師去個性化。因為商業就是這樣,有收入才有辦法支出。雖然現在很流行先找人投資把產業搞大再開始考慮收益的公司。但是無論是做產品、接案、或是老闆很有錢請人來盡社會責任的佛系公司。這些公司其實在徵才的立場上是互相競爭的。所以即使是從任何一個角度切入都可以換算出另外一個情境的薪資水平。

 

 

無論如何,我們要先有一個基準的薪資,就拿2018年中政府公布的平均薪資水準月薪5萬開始吧!

 

 

5萬月收入,年收就是60萬新台幣。不過科技業多半都是14個月作為年薪(有些是13個月+獎金),所以換算回來會是 42,857 每月左右,好算點當作43,000吧!

 

 

以一個公司來講,要養一個年薪60萬的人,該員產值大約需要80~100萬每年,公司才會有賺錢或打平(別忘了公司營收所得稅、勞健保等額外支出、還有不能直接賺錢的總務體系支出)。

 

 

如果真的要算成戰力,那這人至少要有「新手工程師」的等級,這個等級的人負責上色。經理主管把架構畫好,技術藍圖決定後,「新手工程師」就開始後端CRUD,前端照圖施工,碰到不會的去求救或是網路搜尋一下卡個幾天。總之案子最後在主管開會被客戶電個幾次後結案,營收還是會進來。如果你是上班第一天從第一個專有名詞就聽不懂的人,你其實連Junior都還不算喔!

 

 

現在我們已經訂了一個基準的薪水,那就往前往後推吧!

 

 

 

 

以下是我們「小數據」下自我感覺良好的認知(樣本數少於50)。

(以「新手工程師」的月薪作為N,K為1000的意思)

 

 

1. 菜鳥助理:N - 10K 

2. 新手工程師:N

3. 一般工程師:N + 10K

(10K是選用比較好算的數字,工作經驗對各公司的價值區間會有主觀上的差異。)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有兩個疑惑,第一個是前面不是就說N等於43K了,為何要特地改成代數N?另外一個是:「你亂講!明明(我/我朋友/我聽說)他的薪水才不是這樣,一點參考價值都沒有!」

 

 

第一個疑惑的答案比較簡單,因為我們的參考對象都是台北的工作,所以如果今天換別的縣市確實會有差異(為了不戰都市,只能說不一定是高或低)。第二個疑惑則是本篇接下來的重點,還請大家看下去。

 

 

我們在開頭的時候有說很多人問薪水問題,但其實都沒有那麼直接,多半會換成例如:年薪百萬要怎麼做?我學會這個可以加薪嗎?老師你覺得我應該去讀研究所嗎?聽說創業很好賺我應該去嗎?這些問題其實都可以用本篇來回答。

 

 

接下來介紹常見影響薪水的因素

 

 

 

 

1. 學歷,高於標準可能可以 + 3K ~ 10K (前幾份工作比較明顯)

學歷的確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影響薪水談判的籌碼,這其實不是很單純的學校名稱的問題,而是獲得這個學歷後面所代表的意思。比較明顯的,出過念書就是一年多花一百萬,這些學生學成歸國後如果沒有比較高的薪水是比較不會委屈求全的(貸款還是要還啊!)。另外學歷多半跟家庭背景有關,好學校的學生同時也在一個生活無慮的家庭的比率極高,不太會做低於標準的工作,而且對於收集資訊也比較有心得(例如看到這篇文章)。

 

但其實時間久了以後,社會會自動調節,自然會有所謂的類似公定價,所以真實情況並不會考慮那麼多。碩士與學士的差異也包含在這個項目,但是如果碩士學位比學士學位的等級差,那也別想靠這加薪。

 

 

2. 英文能力,熟練到某個等級可能可以 + 5K ~ 10K

英文能力之所以會有加薪的效果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果生意是跨國貿易,利潤可能可以到1.5倍以上(高收入高消費國家),即使賣個咖啡也可以賣兩倍價(星巴克躺著也中彈)。但是如果你加入的公司並沒有這樣的業務,那當然就不會有這加薪的空間了!另外一提,國際學位多半包含學歷與英文能力的加分項目。不過真實情況還是要看公司是否在意。

 

所以如果你在的工作職缺/業務範圍如果跟英文使用無關,也別想靠多益從600變成990加薪多少。換個門檻較高的公司試試看會比較實際一點。

 

 

3. 公司賺錢與否,賺錢與不賺錢可以差異到 -10K ~ + 10K以上

如果公司不賺錢或是老闆沒有正在發很快要賺大錢的夢,那你的薪水要比同水平的人高是相當困難的。開公司當然就是想要賺大錢啊,難不成做社會服務嗎?我相信只要有賺錢,老闆都是會願意分出來給員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的。不過分出來的是1% 給全部人分,或是每人1%盈餘就是風格上的差異了。有些行業別已經日薄西山了,所以一加一減可能即使有公司有盈餘薪水也沒增長。

 

這邊有人會認為公司賺錢跟英語能力有重疊到的部分(靠英文國際市場賺比較多),不過我們這邊想講的比較接近業務承接與營收結果的差異。業務承接很高,不代表一定賺錢,也是很多「賣一個虧一個」的故事。如果是已經確定的盈餘就是另外一件事情。

 

 

其他當然還有因素,比方說工作地區、講話討喜程度、加班工作時數、技能特殊、空降部隊等。不過這篇主要還是回答我們碰過的問題,所以就不再把細項列出,可以自行靠邏輯評估該項對薪資的增減(比方說哪個行業正夯 + 5K,老闆的兒子 + 100K之類的)。

 

 

 

接下來,我們來粗算一下常聽到的外商好工作薪水是否有可能比較高。

 

 

外商工作條件多半要

 

1. 至少新手工程師  2. 好學歷  3. 基礎英語能力,然後公司通常是賺錢的

所以可能會是 N(1 ~ 3年工作經驗) + 5K(學歷) + 5K(英文能力) + 5K(公司賺錢)

以上面的43K來說的話會變成58K,再乘與14個月(前面我們是這樣算出43K),這樣會算出810K,距離百萬還有19萬也就是13.5K每月的距離。

似乎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這爽公司升到一般工程師,這樣就也差不多百萬了。

((N + 10) + 5K + 5K + 5K) x 14 =  95.2 萬

通常職等高獎金也高,有能力獨立幫公司賺錢,所以獎金為多一個月的話(變成乘15) 算出來會是 102萬。
 

 

 

不過如果不幸是混個學歷畢業後才開竅,即使變成了能獨立工作的高手卻沒有花時間在找工作上,也可能只有:

(N + 10K ) x 14個月 = 742K

 

更不幸如果公司在虧損中,那數字還有可能往下掉... 所以不意外很多實戰高手薪水其實沒有比帳面經驗高手或是面試高手來的優渥。

 

 

 

 

最後補充當超過一般工程師等級加入管理工作的人的薪水可能情境。

 

 

假設他已經一般工程師封頂,公司也很爭氣。他的薪水會是

N + 10K(工程師) + 5K(學歷) + 5K(英文能力) + 10K(公司賺錢) = N + 30K

,或許還更高。

 

這時候他要增加收入,他可以選擇當技術大神,突破界線(本篇不討論),或是管理幾個組員完成專案。這時老闆的心中可能想的是:「有沒有可能降低開銷又維持品質?」

 

所以就會發生類似派一個小組長帶領兩個菜鳥助理去做本來要三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做的工作。因為一個專案可能不見得需要太多有能力規劃架構的人。

 

這時候算式就會變成

(N + 10K ) + 2 x (N - 10)  與  3 * (N + 10K) 之間的算術比較。

也就是這個專案如果這個配置成功,可以節省至少40K每月。那這時小組長就有望可以從40K中分一些出來當作額外的bonus。管理的人越多,就會有更多的利潤存在。

 

 

但是前提是,因為小組長的領導有方,所以這些菜鳥助理至少都變成了新手工程師的水準。不然最後案子爆掉也是很常見的。(爆掉後再讓一般工程師去救也是某些公司每個專案的慣例,並不少見)。

 

所以你想加入算式的話可以稱之為「領導能力」 

 

 

總之要討論薪水,請先跳脫出工程技術的概念。先問問自己能否為公司賺錢,再去討論自己的貢獻有沒有被低估。如果被低估,跳槽通常加薪比較快也不是秘密,因為上面的算式中的細項只要跳槽就會被重新估算一次,每家公司審核的人在意的點都不一樣。

 

 

 

 

最後再回答一個常見的問題,當老闆自己接案是不是比較賺?

 

答案:如果一個人全拿那當然還不錯,10萬一個月自己接案不算難。但是沒有年終與獎金,而且加幾個人就是分成幾分。但是如果3個人對分10萬一個人就破低標了,更不用去討論每月都固定有案子的可以接的可能性有多高。

 

很多時候都是小學的數學問題而已,請各位在創業前至少先拿筆在紙上算一下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別忘了到我們的FB粉絲團按讚喔!!

Small logo

進度條編輯群

進度條編輯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