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條

1塊比特幣對90萬台幣,瘋狂炒作無懼泡沫化的虛擬貨幣。

從天價幣王比特幣,讓你秒懂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技術奧妙

作者: Vincent Ke 更新日期:
校正小編先補充

為避免讓人認為我們也在炒作比特幣,先說明我們對目前的比特幣是保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因為最近漲得很兇,所以應該很多人妄想著一夜致富(當然多數人只是”想“而已)。
從出現到台灣新聞時的1:1,000美金(兩年前),到今天1:18,000美金,漲了已經18倍之多
而且2017年5月還在1:2000美金左右,10月還在1:4000上下(文章為12月撰寫)。
但是對“一般人”來說,目前離一夜致富還是有點距離。


“一般人”拿出來投資3天漲“跌”超過300%的投資標的應該不會投太多錢
還要考慮過去發生多次極短時間價格腰斬,中間商平台跑路或是程式出問題。
想想看自己敢投資幾個月的月薪大概就知道自己可以賺多少(不賣的話)。
如果加上槓桿(借貸),今天早上很開心,晚上就考慮跳樓得在中國大陸論壇還不少見。


【2021 年更新】
2021 一月二號,Bitcoin 比特幣創新高到 1:30,000+ 美金
即使你在這篇文章寫出來的 2017 年高點購入,到現在的收益也還是很可觀的。
不過在 2017年12月10號到達 1:19497後,
2018 年長期在 1:4000 上下徘徊,
2020年 也是在 1:6000 ~ 1:10,000 左右。

無論報酬有多可觀,比特幣是高風險商品,還請自己注意。
 

 

自從比特幣(BTC:Bitcoin)問世之後,不管是組織還是銀行,討論迄今爭議不斷,有些人認為比特幣只是炒做的虛擬貨幣,並被金融機構封殺。但事實上具小編所知,目前比特幣的用途已經可拿來做如捐錢給線上網站,像是 WordPress基金會、Tor計畫、自由軟體基金會等,甚至可以替維基解密等這類的地下網站籌募資金。當然目前北美也有實際在實體店家應用支付的案例了。

 


僅管有需求就會有炒作,姑且不論比特幣目前的幣值已攀升天價,但其中運用到的「區塊鏈」技術,卻是一種顛覆式的創新,這樣的創新不僅把原本銀行的思維徹底顛覆,更從過去傳統的中心化資料庫,從交易中正式的抽離,究竟這樣這樣的技術到底是怎麼發展出來的呢? 那就要先從「交易」是什麼開始講起了

 

在最古早的幾千年前,「交易」是透過以物易物的方式來進行的,例如小明養羊,小美種米,兩個人可以透過一隻羊換一包米的方式來進行對換,但這樣的機制為時以久之後卻產生了價值不對等的問題,小明覺得自己的羊要養很多年才能交易一包米,這樣很不划算;而小美覺得種米會有天災的風險,而且又是主食,所以價值應該要比較高,那到底幾隻羊要換幾包米這件事情該如何被定案呢,於是貨幣就誕生了,透過貨幣來做為交易的仲介,就可以將每一種物品依照稀有度和需求程度來定價,並且簡化所有的交易流程

 

 

 

而管理貨幣的當然就是銀行囉,而所有貨幣的交易紀錄也都會在銀行裡被忠實的紀錄著,一般人是無法參與貨幣系統的發行或是帳目上的管理的,但倘若今天有政府有意操弄貨幣價值時如大量發行貨幣時,就會稀釋了人民手中原有的貨幣價值,這個故事是不是在歷史課本裡面聽說過呢?'像是辛巴威政府近年就透過大量超發貨幣的方式,造成貨幣通膨嚴重導致經濟崩盤,最後只好引用美元成為當地法定貨幣。但現在辛巴威經濟學家們也正在考慮使用「比特幣」做為替代方案。

 

於是我們可以了解,銀行這樣的中心權威機構,不僅透過數字掌管著人民的交易訊息,更是整個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個體,可惜的是一般人民卻無法對這樣的權威結構進行干涉,而當然這樣的權威機構若是資安遭受到了威脅,很有可能因為駭客的入侵讓妳一夜洗貧。於是比特幣發明人中本聰先生( Satoshi) 於2008年提出了稱為「比特幣」的加密電子貨幣及其演算法,透過P2P的概念,做點對點交易,並且去中心化。

 

P2P故名思意為peer-to-peer,相信有用過Foxy,E-mule的朋友們絕對不陌生,當妳下載一部電影或是音樂的同時,也將妳的硬碟開放給其他的使用者做下載,而這樣的網絡也就是去中心化的起源,過去所有的交易和帳戶資料都是集中在銀行端的server中,而比特幣的做法相反,透過類似「帳本」的概念(BTC ledger),把交易紀錄加密後存在每一個區塊之中,區塊彼此之間在網路世界中鍊結起來,就成為了現在稱之的區塊鍊(Block chain)。

 

 

那比特幣是什麼呢,帳本的概念又是什麼

 

帳本就是紀錄比特幣每一筆流向的忠實文件,想像今天小明拿10元比特幣跟小美買了蘋果,小美後來又拿了五元跟小華買了炸雞,從這次的金流來看,我們可以認知到比特幣的金流流量是從小明>>小美>>小華,而此時小明的帳本也忠實的紀錄了這樣的資訊,但這時候小美和小華發聲了,大家都同意且認為在每一筆的交易內,每一個節點都應該要記錄著這些金流的動向,於是小明決意把帳本複製給其他兩個人,讓大家都可以忠實的紀錄每一個比特幣的動向。

 

 

所以對比特幣而言,每一個使用者都是結點,也就是可以在Server內安裝節點軟體和比特幣帳本,而節點與節點之間的所有交易都會透過P2P的方式進行資料交換,同時也號召世界上所有有興趣的使用者建立節點,接下來的部分就是電子商務了,下載APP「比特幣電子錢包」(BTC wallet),進行付款及收款,而所有的交易內容都會回傳至節點內去中忠實記錄,而所有的交易內容都會「溢散傳遞」(Propagating)給所有的節點,來確保這筆交易是確實存在的。而當交易發起後,所有的節點會由共識演算法來決定誰可以驗證這筆交易,而這中間的過程中所有的交易資訊都會用嚴謹的密碼來做保護,讓所有節點上的人來發起解題驗證,這中間取得共識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挖礦」

 

 

 

所以這樣的概念跟過去中心化思考的銀行是相當不同的,所有在網路上的節點都可以想像成是銀行的分行一般,這樣的做法不僅無私透明,所有更無需透過集權於一身的中央銀行來做管控,而這去「中心化」的「帳本」概念,也具備了一些特性

 

1.帳本中間所有的交易裡,都會透過使用公開金鑰來保護交易,並且確認這筆交易的真實性,一單交易發出後,使用者就不能賴帳及否認,也就是有所謂的可驗證性

 

2.正因為帳本是世界各地的節點內所共通流通的,這樣使用「區塊」和「鍊結」的方式來確保其中傳遞的過程裡,交易資料是無法被竄改的,而這中間更利用「前區塊雜湊」(Previousblockhash)來鏈結起來,由於篡改每一個區塊內的交易資料已經相當困難,區塊與區塊之間又被鏈結起來,區塊間的竄改都是會需要連動的,因此在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也確保了交易的安全。

 

3.因為節點需要同步才有辦法達到區塊鍊的效果,而這中間涉及到比特幣的獲得方法「挖礦」的效率一詞,也就是「工作量證明」(POW:Proof of Work),來收斂同步,由於比特幣使用「分散式拓樸」的技術,在人人都可以是節點,節點與節點間都有可能成為區塊的情況下,因此保留總困難指數高的分支,並刪除困難指數低的分支最後達成節點資料同步。

 

簡言之,區塊鏈的概念可用A、I、D、S四個字來解釋

A: Authenticated(可驗證)

I:Immutable(無法竄改)

D: Distributed(分散)

S: Synchronized(同步)

 

 

但去中心化難道真的這麼好棒棒嘛?難道比特幣真的強大到毫無弱點嘛? 其實像比特幣這樣的貨幣還沒辦法完全取代銀行,正式因為他還是有一些限制存在

 

1.由於區塊間有容量的限制,再加上工作量證明也是需要作業時間處理,因此目前比特幣僅可使用即時大量的小額交易,且無法處理超過每秒7次以上的交易量,和目前使用的VISA等每秒可處理數萬次交易的支付系統還是相差甚遠。

 

2.由於目前比特幣仍為使用「可驗證的匿名制」,於是妳不確定交易的小明、小滑到底為何人,因此容易造成洗錢的疑慮,像上次的勒索病毒「WannaCry」肆虐全球,罪犯向受害者勒索300美元的比特幣,就是因為具備不容易追蹤的特性。

 

3.目前沒有中心化管理,欠缺中央控管機制,就會造成交易究責與賠償困難問題,假如比特幣真的被盜用,也無從查證起。

 

僅管比特幣爭議不斷,但是其中間區塊鏈的運用卻顛覆性的創新,像聯合國的救助計劃裡,透過約旦難民營的超級市場來發送現金及食物券,並在收銀機會安裝虹膜掃瞄器來辨認所有的難民身分,難民買完食物後,區塊鏈帳本會記錄這筆交易,而不需要額外支付現金。

 

 

 

這樣不僅可以節省大筆需付給金融機構的費用並掌握資金的運用情形,更可能增加受助者的隱私。而在其他領域如醫療、運輸、電子商務等各領域,也都可看到區塊鏈的革新應用,我想這才是比黃金更為珍貴的創新吧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別忘了到我們的FB粉絲團按讚喔!!

Medium vincent

Vincent Ke

喜歡把混亂的事情變的簡單 用嘴巴做事其實很可以 但要結合靈活的腦袋思考 就一起來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