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條

用數據看人品,你知道光從消費習慣就可以比你媽還了解你嗎?

從消費行為考究消費者人品辨識,就連人格特質都推理給你看!

作者: 進度條編輯群 更新日期:

「人多數據多」一直是在大數據下一直信賴的教條之一,只要有夠多的數據來建構,就可以模擬出消費者在產品上真實的使用行為,相信這個理論大家都無法辯駁,但最近在中國微信圈上,開始流傳了一則從淘寶電商考究「女生人品」的趣聞。

 

想不到吧?單就消費記錄,就可以對人的性格作出立體化的標籤!

 

 

pexels-photo-914927.jpeg

 

中國網友用一種輕鬆詼諧的態度來討論大數據下的人品辨識,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一種隨機抽樣調查的結果,居然分析的有憑有據。

 

該文主要是針對兩種使用行為做出主題分析:買家評價以及消費平均單價,常用淘寶的人想必一定心有戚戚焉,因為淘寶上的商品千萬種,而驅使我們下單的最大誘因,就是「評價」,但這應該也只能端看商品的品質吧?難道這對買家也能做出什麼樣的辨識嗎?

 

 

pexels-photo-972995.jpeg

 

 

首先我們知道,商品肯定是一分錢一分貨,儘管從圖片上看似相似很高的商品,但越便宜的價格,也意味著消費者需要承受更高的品質風險,但通常我們都會在價格與評價之中作出比較後,來購買我們覺得「比較划算」的商品,而這也意味著誘人的價格,往往讓消費者冒著給予負評的風險購買。

 

反正不滿意再給負評,通常凹一下搞不好店家還會施以小惠呢!

 

 

pexels-photo-95425.jpeg

 

 

就是這樣的心態,讓中國的使用者開始檢視「貪小便宜」與買家評價之間的關聯性,沒看還好,一看發現多數的消費者真的為了「小惠」不擇手段的給予負評,而這種小惠的發生率,通常在低單價的商品上容易普遍發生。再給予負評的同時,多數使用者卻忽略了一個重點,就是買家給予消費者的評價。

 

如果買家可以針對負評率來檢視商品的品質,那評價代表的是商品品質;而將這個理論推倒到消費者身上,評價也意味著消費者這個單一商品,也就是人品,這個標籤在精準行銷以及大數據分析著名的淘寶上,就變成了另外一種檢視。當然負評的理由也是各種,合理的負評是討論商品本身的品質,但對消費者的負評可就不只是這些囉,可能是不按時取貨造成訂單取消,也可能是比價後造成的心理不平衡,但這些當然也包含上述所謂的消費者貪小便宜心態。

 

 

pexels-photo-375896.jpeg

 

 

不論是何種,一但店家給予消費者的負評的發生,這樣的標籤就貼在消費者的身上,想甩也甩不掉

 

再來是從消費模式來考究人品,不得不說淘寶的行銷模式真是精準的可怕,他們會依據你的消費模式與習慣,來分析你常下標的價格區間,如果你購買的平均客單價落於台幣1000內,那未來你所搜索出來商品,他們就會優先推薦給你落在你習慣的消費水平上,來提升你下單的意願。

 

 

pexels-photo-1260305.jpeg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負評率高,消費客單價又偏低的族群,在上述的交叉比對下,很容易就會給予他人「貪小便宜」的人品聯想,將這樣的標籤套用在中國的電商文化中,似乎容易一語成讖,將這些聯想投射到日常的人品之中,似乎也是心有戚戚焉呢!

 

你會想說被知道這個有什麼用?一般人誰會去記別人的帳號呢?而且誰會針對我這個小老百姓?

 

事實上,即使不針對,也是可以獲得很多資訊的。現在很多APP或是網站一開始就跟你要GPS位置,光這個就可以把你的生活圈給摸熟了,基本上公司與住家的位置是跑不掉的。從住家就可以大概知道基本的生活水平。

 

再來,先不論掏寶,如果各位對網路行銷有一點概念的話,大概會知道Facebook pixels與Google Analytics的網站追蹤方式。至少台灣,應該90%以上你在用的網站都有使用。當然,你想說它就追蹤你看了什麼而已,靠這個推廣告給你應該沒什麼需要在意的。其實不只是如此,像Facebook為了讓廣告投得更精準,有鼓勵網站行銷人員把結帳商品的價格也一起推送。所以行銷人員可以看到「自己的網站」花了多少廣告費以及收到多少收益,Facebook也可以依此盡量讓廣告花費低於支出。但是如果像前面所說的,90%以上的網站有安裝的話。那Facebook所知道的應該比你月記帳本還清楚喔!

 

 

所以舉凡你常配送的地點(Uber eat?),GPS軌跡,甚至是從你的網頁瀏覽紀錄、照片(在哪裡打卡)...等等來做你下一個商品行銷的精準推薦,這些都已經落入淘寶與類似的商家在行為分析上的數據收集中。一但你常使用他們,不只是消費模式,連你使用手機昨天做了什麼,都已經儼然成為了他們的數據之一,僅管從消費者的角度,這樣的方式投射到產品使用的便捷上,的確提升不少,卻也落入了「使用者隱私」與「精準推薦」的拉扯之中。


 

 

 

即使你說「好吧!以後都實體交易總行了吧!」

 

 

那請問你是付現還是刷卡?或是用電子錢包或是APP Pay呢?只要你的消費中有任何一段經過電腦,都會被記錄。即使你付現,但是有使用會員卡。很抱歉...Facebook也支援離線上傳。行銷人員可以把你的消費記錄製作成所謂的「顧客終生價值 LTV」。你還是無所遁形

 

 

 

 

所以網路上的使用行為,就某個角度來說的確可以作為人品上的投射,而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匿名性,其實早就被數據收集給取代,雖然少了真實姓名,但端看你的使用行為與消費模式,就可以將你的人品立體化,這種突破上也讓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科技便捷與隱私的對立。

 

 

最後,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看過「福爾摩斯」系列小說。雖然是虛構的,但是試想一下,如果把你的每消費金額與習慣、GPS定位、常與誰見面,留言習慣與搜尋紀錄都讓福爾摩斯瞭解的話。那可能連你下一次什麼時候上廁所都有可能推理的出來喔。

 

(其實也不見得那麼難猜拉,只要你有喝早餐店的奶茶的習慣,那平常日上班打卡後先蹲個15分鐘洗手間也是很有可能的!)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別忘了到我們的FB粉絲團按讚喔!!

Small logo

進度條編輯群

進度條編輯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