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條

透過Kanban(看板方法)管理,視覺化並改善你的工作流程

好不容易組成團隊,開發時程卻不減反增嗎?來試試Kanban管理方法吧!

作者: Vincent Ke 更新日期:

在現在敏捷當道的世代裡,大家對於Kanban(以下簡稱看板)來做為專案管理的方法,一定是不陌生,但實際上看板方法並非只是透過看板的形式,來提示團隊工作階段與任務,其中還蘊含了許多相當大的管理學問。

 

身為工程師一定常常在工作時被解不完的BUG淹沒,而PM一定也面對過排山倒海的需求,搞得筋疲力盡,而這些心聲也是看板方法之父David J. Anderson心中想要達成的目標,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以一種穩定的Tempo來完成開發的工作,並且將工作流(flow)給定義出來,只有把這些基礎給打好,未來才有流程改善的依據可以遵循,而市面上也有許多軟體是使用看板方法來把每一個工作項目視覺化,但在了解工具前,我們應該要先學習使用看板管理法的核心理念。

 

 

如何有效把現有流程視覺化,並且改善他!

 

 

 

 

假設我們有一組原子筆的生產線,並且只有3個成員來維持產線的運作,分別是領料(領取原子筆的原件)、組裝(把他們組起來)與貼標籤(單純貼上),如下圖所示,並且定義每一個人"同時"都只能做一件事情,定義好工作之後大家就可以動工啦!

 

一般傳統的生產線,就是當一位A完成作業後,馬上把半成品移至下一個製程裡,如果今天大家在工作上的難易度都雷同相當,那應該可以培養出一種穩定產出的節奏。

如下:

 

 

 

 

其中表格上的時間表示每一階段作業所需耗費的工時,從我們這次的舉例來說,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B成員的工作不僅較為繁複,工作上所耗需的工時也較A和C高出許多,在傳統的產線方式中,到最後我們會發現幾乎大多的半成品都會阻塞在B的製程內,而做不完的那些半成品,如果今天有時效上的限制,那這樣的產線運作最後也只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而A成員看似產能很高,但以整體製程來看,因為B同時只能做一件商品的組裝,對他來說,A完成的,過多半成品的產出,的確無法達到整體產能的提升,這樣的系統我們可以稱之為PUSH (推)system,把完成的工作丟給下一位,是不是在職場上似曾相識呢?

 

 

當然有推就有拉,另外一個PULL(拉)system的做法和前者極為類似,差異處只是在每一個產線中多了一個完成區,讓已經製作好的完成品可以靜置完成區中,直到"下一個"成員完成手邊工作之後,才可以向上一個製程去要求把她的工作傳遞下來(為求好辨識,統一將半成品圖片置換統一),這樣的流動從作法上看起來兩者相差不大,但是當過一段時間來做觀察,你可以發現對產線來說,不僅不必要的浪費消失了,中間的阻塞也變得更加暢通。

 

 

回到職場工作上,如果我們把這些製程統一置換成功能,你是喜歡Coding一堆PM已經分析完成的需求,淪落至加班地獄裡,還是喜歡Coding完一項專案後,再去承接別人已經完成的工作呢?

 

若使用pull system,一樣可以使工程師保持在工作的狀態中,但不一樣的是,我們不再被排山倒海的功能給淹沒了,而是用pull的方式,把確定已經完成分析的需求排進開發作業中,不僅可以保持看板的整理,也更方便視覺化的管理。

 

 

這同時也是看板之父推崇的理念,如果半成品都是一種浪費,那我們就應該把精力花費在"確實"可以被實現的產出身上,就像業主的需求總是天花亂墜。但我們該在意的是有限的時程與人力內,那些可以被完成的需求有哪些呢?

 

而看板的功能就是把過去這些製作的流程視覺化,並透過定期的一些會議來檢討、改善現在流程上遇到的問題和阻礙。

 

一樣回到上面的例子,在不能改變製程的前提下,加上每一個成員都只能負責一個產線、同時只能做一個商品,那我們為了要維持產線的產出來符合業務的需求,這時候就需要招聘更多的人力來維持組裝的製程,來保持整條產線的節奏可以有效提升,這樣的概念,就是看板方法常提到的WIP(work in process)

 

以下圖來說,首先先透過pull system保持看板的整齊與流動,並且針對每一個團隊的WIP做出定義,其中WIP(數字)的定義就表示在該工作區域(包含進行中與完成)所可以執行的功能卡片的上限。

 

以分析來說,開發中和完成同時只可以有4張卡片,要確定完成區中有卡片被下一個階段拉走,我們才有釋出的容量空間向上一個工作階段來拉工作來執行。

 

這樣的用意可以反映團隊的資源是絕對有限的,若是沒有用總量管制的概念來限制每一個流程的工作,那不管是Push還是Pull system 最後都只會造成看板上的凌亂,而凌亂的看板,不就等於沒有看板嗎?

 

 

 

而本文介紹的重點,其實就是看板的六種方法裡的Visualize(可視覺化)及Limit WIP (限制半成品)

 

Visualize(可視覺化)的精神就是把現有的工作流程視覺化,當作未來改善的基礎,而切記一定要使用"現有"的流程,才能取得每一個團隊成員的共識,這樣的改善才能彰顯意義,若是把"你期待的流程"加在看板中,但事實上在實務經驗裡卻沒有發生過,那我想這樣的看板不僅不能反映現況,更沒有改善的意義。

 

也是因為每一個人同時只能做一件事情,而每件事情的瓶頸都會因為難易度而有所區隔,而限制WIP的概念,就是一種提升產能的依據,如何透過WIP的調整來確保產線的通暢,且提高產出的效能,這些都是看板方法裡所提到的每一個改善的基礎。

 

接下來我們會在下一篇文章中,介紹各位看板剩下的四種方法,而今天介紹的兩種方法,說是看板的核心精神也不為過,請大家拭目以待。

 

下一篇:了解看板方法的核心方法,活化你的管理思維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別忘了到我們的FB粉絲團按讚喔!!

Medium vincent

Vincent Ke

喜歡把混亂的事情變的簡單 用嘴巴做事其實很可以 但要結合靈活的腦袋思考 就一起來拆解吧